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葉惠中表示,如果每個月上大號次數不到三次,只有一、兩次排便,且一年中有三、四個月都是這種狀況,每次排便顆粒都比較小,像羊糞便一樣,就要考慮就醫,找出原因,才能對症下藥。
腸躁症不一定都會造成腹瀉,部份腸躁症患者症狀以便秘為主。像生活緊張、久坐、水喝得少、蔬菜水果吃太少、運動量過少都是便秘常見原因。
腸子長腫瘤、息肉而受到阻塞、腸子收縮蠕動功能欠佳,也都可能引起便秘。特別是年紀較長的人,更要注意腫瘤、息肉等器官性病變。
有些藥物、保健食品也會造成便秘,像有一些胃藥、鈣離子阻斷劑降血壓藥、鋁離子制酸劑等都可能有便秘副作用,或者像鈣片、鐵劑攝取過量,也可能便秘。年長者因為腹肌比較沒有力氣,解便會比較辛苦。
有些人擔心,當身體累積宿便、糞便,且糞便很硬,腸道就會被磨破、磨損。醫師指出,糞便雖然硬一點,但腸子受到磨損後會自行癒合,因此很少會被磨破。便秘的人很容易脹氣,比較讓人擔心的是,用力排便可能產生脫腸風險,痔瘡患者也容易面臨出血問題。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劉柏均提醒,便秘時,蹲馬桶蹲太久,可能因腹部長時間用力而引起疝氣,年長者用力排便時,脫腸風險更大,建議年長者若沒有便意,就不要勉強用力,以免身體受到傷害。
根據美國國立關節炎、糖尿病、消化道與腎臟疾病研究院(NIDDK)資訊,長時間便秘、坐馬桶時間過長都容易引起痔瘡。當民眾旅行時,飲食、生活作息被打亂,也常會有便秘困擾。
如果有便意,千萬不要忍,一定要盡快到洗手間排便。一直忍著不排便,便意就會消失,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便秘。有的人只喜歡在家裡蹲馬桶,不喜歡在外面上大號,也有人因為情緒壓力、太過忙碌而忽略便意,小孩子則可能因為受上廁所訓練有壓力,或因為想玩樂而忍住便意。醫師提醒,當身體出現便意,就得趕快去排便,以減少便秘發生機率。(台灣新生報)